古代药物知识的起源
中医文化源远流长,内涵丰富,历经数千载,凝聚了我国劳动人民与疾病抗争的智慧结晶。其内容广泛,流传至今,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医学瑰宝。谈及中医,中药不可或缺,早在《山海经》中便有记载,巫医时代便已运用草药治病,然当时医者尚无药物配伍之术,仅以单药对应一病。
众所周知,“神农尝百草”的传说流传甚广。远古时代,神农氏目睹民众疾苦,遂攀登都广之野的建木,至天帝花园求得瑶草,并获赠神鞭。手持神鞭,神农氏跋涉千里,回归烈山。尝百草过程中屡次中毒,幸得茶解其毒。他誓言尝遍百草,终因尝食断肠草而离世。此外,“伏羲氏尝百药制九针”、“伊尹制汤液”等故事,亦见证了我国先民对药物认知与运用的开端。
《神农本草经》被誉为现存最早的药学著作,其作者虽不可考,但据考究,或许为东汉医家对前人著作的修订。全书共收录药物365种,恰与一年之数相吻合,非偶然巧合,实乃作者精心安排。当时药物种类繁多,远超此数,却因受术数思想影响,精选365种,寓意“法三百六十五度,一度应一日,以成一岁”。
《神农本草经》详尽记载了各类药物的性味归经、功效主治、配伍原则、服用方法以及丸、散、膏、酒等制剂,不仅系统梳理了汉代以前我国药学精华,更为后世药学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