肝俞穴的位置及功效
1、位置
肝俞穴藏匿于人体脊椎之侧,紧邻第九胸椎棘突下方,其位置恰在左右二指宽度的黄金区域。
2、解剖
在背阔肌、最长肌与髂肋肌的交汇处,存在第九肋间动、静脉的背侧支内侧分支;此处还分布着第九或第十胸神经后支的内侧皮支,而深层则是由第九胸神经后支的外侧支构成。
3、功效
调和肝气,疏通胆经,滋养心血,增强视力,潜藏阳气,平息风邪。
4、主治
胁肋之痛,肌肤黄染,呕吐鲜血,鼻衄不止,身体不适,头痛伴眩晕,狂躁不安,癫痫发作,目赤红肿,视物模糊,夜盲困扰,月经失调,腰脊疼痛。
5、穴位配伍
选取配期门、侠溪、太冲、内关、中庭等穴位,运用针刺平补平泻法,旨在疏肝解郁、理气止痛,有效缓解肝气郁结所致的胁肋疼痛。
② 针刺胃俞、膈俞、公孙穴位,采用平补平泻法,旨在疏肝理气、调和胃部,有效缓解因肝气郁结所致的胃痛、呕吐及呃逆症状。
③ 配以章门、上脘、气海、大敦等穴位,采用针刺平补平泻法,旨在疏肝解郁、行气消积,有效治疗肝郁气滞所致的积聚病症。
④ 针刺阳、日月、支沟、阳陵泉、太冲、期门等穴位,运用泻法以清热除湿、疏肝利胆,有效缓解肝胆湿热所致的胁痛及黄疸症状。
⑤ 配以不容、劳宫、梁丘、太冲、地五会等穴位,采用针刺泻法,旨在清泄肝火、凉血止血,有效治疗因肝火犯胃所致的吐血症状。
6、疗法
针刺技巧:选取肝俞穴位,斜向刺入0.5至0.8寸。局部会有酸胀感,针感可延伸至肋部区域。切记不宜过深刺入,以免引发气胸风险。
艾灸实施技巧:采用艾炷灸法,每次5至7壮;运用艾条进行温和灸疗,持续10至15分钟。
日常保健之道,按压第九、十胸椎间左右各2厘米处的“肝俞穴”,可助胃部功能恢复如初,对缓解宿醉亦颇有效。按压此穴时,宜以握拳敲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