殷门穴的位置及功效
1、位置
殷门穴,藏匿于大腿后方,恰位于承扶与委中连线之上,其位置恰在承扶下方,距离六寸之遥。
2、穴位解剖
穴下依次分布皮肤、皮下组织、阔筋膜、坐骨神经及内收大肌。皮肤受骶丛股后皮神经支配,皮下筋膜较薄,脂肪组织丰富。针灸过程从皮肤、皮下筋膜穿透至大腿阔筋膜,深入股二头肌、半腱肌与半膜肌之间,抵达坐骨神经主干。穿过股后骨间隔,最终深入内收大肌。营养动脉源自股深动脉的第一、二穿支。内收大肌受闭孔神经控制。
3、穴名释义
“殷”字寓意着盛大、繁盛与富饶,“门”则象征着出入的门户。所谓“殷门”,意指膀胱经的地部水湿在此处大量转化为气。此穴所聚之物质,源自承扶穴脾土中外渗的地部水湿,至本穴后,水湿在穴周扩散并大量气化,气血充盈,故得“殷门”之名。
4、功效
舒筋通络、强膝状腰。
5、主治
腰痛、扭伤腰部、坐骨神经痛楚、下肢麻木等症状。
6、穴位配伍
① 针刺肾俞、腰俞、委阳穴位,采用泻法,疏通经络,缓解疼痛,有效治疗因风湿阻络引起的腰脊强痛,使患者得以自由俯仰。
② 配以环跳、风市、委中、足三里、阳陵泉等穴位,施行平补平泻的针刺手法,旨在舒筋活络,有效缓解因经脉痹阻所致的腿股酸痛及下肢痿痹症状。
7、疗法
①治疗准则:遇寒症宜多采用滋补疗法及艾灸,热症则宜泻针放气或水针疗法。②按摩技巧:以拇指按揉或轻弹殷门穴100至200次,持之以恒,有助于缓解下肢后侧疼痛。③艾灸方法:以艾条温和灸殷门穴5至20分钟,每日实施,有助于改善下肢疼痛。④拔罐操作:火罐留置5至10分钟,每隔一日一次,可减轻下肢疼痛。⑤刮痧手法:面刮法自上而下刮拭殷门穴3至5分钟,每隔一日一次,对腰腿痛有治疗作用。⑥针灸技术:直刺1.5至2.5寸,局部酸胀,感觉如闪电般向下肢扩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