主页 > 中医诊断 > 内容

病入膏肓的中医典故

发布时间:2025-07-18   来源:网络    
字号:

病入膏肓的中医典故

“病入膏肓”乃汉语成语之一,其源起于春秋时期左丘明所著《左传》中的成公十年篇章。

病入膏肓,意味着疾病已至危重关头,救治无望;形容病情极其严重,难以治愈;比喻事态已至无法挽回之境;在句中可作谓语或定语使用。

——中医典故

晋景公梦中遭遇恶鬼,长发及地,悲痛跳跃,怒斥:“尔等残害我子孙,实乃不义之举!吾欲为后代复仇,天帝已允!”恶鬼破门而入,宫门、寝门皆毁。景公惊恐,藏身内室,鬼亦破室而入。梦醒后,景公召见桑田巫人,巫人所述与梦相符。景公问:“如何?”巫人答:“君王将无缘新麦。”

晋景公病势沉重,遂赴秦国求医。秦桓公遂遣医缓为晋景公诊视。医缓未至,晋景公梦中见病魔化二童子,一曰:“彼医术高明,恐伤吾等,将逃往何处?”另一答:“吾等藏于肓之上,膏之下,将如何处置?”医缓至,言:“病已无望,病根深藏肓之上,膏之下,灸火难及,针灸难达,药力亦难达,无法救治。”晋景公叹:“真乃良医也。”遂赠以厚礼,让其归去。

六月初六,晋景公垂涎新麦,命人献麦,厨师精心烹煮。遂召桑田巫人,展示新麦,竟命其丧命。景公欲尝新麦,腹中突感胀痛,匆忙如厕,不幸跌入厕中,命丧黄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