主页 > 中医诊断 > 内容

寒露传统习俗

发布时间:2025-07-20   来源:网络    
字号:

寒露传统习俗

寒露,位居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七位,标志着秋季的第五个重要时刻。此时,斗柄指向辛位,太阳横跨黄经195°,每年公历10月7日至9日迎来这一节气。寒露,深秋的象征,干支历戌月的开端。它不仅揭示了气候变化的特征,还预示着冷空气的频繁南下,昼夜温差显著增大,秋燥现象亦愈发明显。

寒露降临,北风渐强,我国多地域受冷高压笼罩,雨季随之落幕。冷高压主导下,白日温暖,夜晚凉爽,秋高气爽之景常现。此时,南方秋意渐浓,气候宜人,干燥少雨;而北方则已提前步入冬日景象。

· 上香山,赏红叶

寒露至,各地纷纷兴起赏枫热潮,“霜叶胜花”正是此季写照。赏枫之“赏”,非窗前街边一瞥可比,唯有置身其中,方能领略其妙。

北方地区,尤其是黄河以北,是观赏红叶的绝佳之地。北京地区红叶观赏期在10月中旬至11月上旬,其中10月15日至30日为最佳。香山被誉为国内赏红叶的口碑圣地,提及红叶,人们自然会联想到香山。寒露时节,香山赏红叶已成为北京市民的传统习俗,也是秋季出游的一大亮点。

· 讲养生,吃芝麻

寒露降临,气温渐转寒冷。遵循中医“春夏养阳,秋冬养阴”的养生之道,此时宜养阴润燥、滋养肺胃。因此,民间流传“寒露食芝麻”的风俗。芝麻在《神农本草经》及《本草纲目》等医药典籍中备受推崇,食疗应用广泛。古谚亦云:“芝麻绿豆糕,食之无疾患。”此言芝麻与绿豆均有排毒之效。芝麻榨油,既为佳肴调味,亦用于食疗解毒。

此外,寒露与重阳节相接,此际人们亦喜品花糕,寄寓“步步高升”的美好愿景。花糕种类繁多,包括“糙花糕”、“细花糕”以及“金钱花糕”。

· 菊花茶,坚持喝

四季各有其独特的花语,而农历九月,寒露降临之际,被誉为菊月,正是菊花盛开的时节。与春夏盛开的百花不同,菊花独具一格,在霜寒露重之时,更显其艳丽。寒露三候中的“菊始黄华”,便描绘了此时菊花普遍绽放的景象。

菊花,寒露时节的标志性花卉,其身影遍布各地。加之重阳节临近,部分地区流行饮菊花酒,因此重阳节亦被誉为“菊花节”。

秋收时节,温州人巧手酿制各式佳酿,寒露之际,菊花酒更是不可或缺。此时,将初绽的菊花与几片嫩绿枝叶,融入粮谷之中,共同酝酿,直至次年方得启封品尝。传闻此酒对人体颇有益处。

寒露之际,古风犹存,先辈常取井泉之水,精心熬制滋养五腑的丸药或药酿,今人则偏爱枸杞菊花茶。昔日,人们以新采枸杞泡浴,此法能令身心焕发。若嫌繁琐,泡一壶酒或茶,每日坚持,亦能养颜润色。

· 秋钓边,醉江蟹

寒露降临,我国多数地区已步入秋的怀抱。在江南水乡,除了赏菊之乐,品蟹、垂钓亦成习俗,更有“秋钓边”的雅称。此语意指,寒露时节,气温骤降,深水区阳光难及,鱼儿纷纷游向温暖浅滩,故而形成了“秋钓边”的佳话。

湘南地区,桐子与油茶产地,盛行禁山传统。待寒露时节开禁,民众方可入山采集茶籽。届时,男女老少皆欢聚山林,共享丰收之乐。

湘西侗族人民传承着独特的寒露腌鱼习俗。相传,在这天以米酒、食盐、糯米饭、辣椒面、花椒粉、姜丝等精心调制的腌鱼,风味尤为鲜美。

寒露时节,虾蟹竞相登场。南京老一辈,有此节气蒸蟹的习俗。俗语云:“寒露脚至,霜降蟹肥,西风起,蟹脚痒。”此时雌蟹卵满,膏脂丰满,正是品尝母蟹的绝佳时期。故此,寒露过后,不妨品尝几只肥美螃蟹,尽享舌尖上的美味。

在温州,民众不仅大快朵颐于鲜嫩肥美的蟹肉,更偏爱将河蟹或江蟹醉制出独特风味。或以米酒醉之,或以盐水呛之,更有巧手将醉蟹膏汁挑出,单独存放,待亲友来访时,方能共享这别具一格的佳肴。

然而,过敏体质者、胃寒患者、孕妇及高血脂患者应避免食用蟹黄。此外,柿子正值成熟季节,需留意螃蟹与柿子不宜同食,以防形成胃石。

南京老一辈人素有在寒露节气蒸食螃蟹的习俗。

· 觅秋茶

寒露降临,秋意渐浓,正值秋茶时节。秋茶之中,正秋茶尤为上品,每年寒露前三天至后四天采摘的茶叶,被誉为正秋茶。虽茶有春秋之分,但品茗却不受时空限制。寒露已过,新茶已至,茶香四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