石关穴有哪些作用
石关穴位于上腹部,具体位置在脐部上方三寸处,紧邻前正中线,向外侧延伸约半寸。
1、石关穴意义
肾经冲脉气血汇聚于此,骤然冷凝化为地部水液,特此说明:冲脉与足少阴会穴相交汇。
2、气血特征
天部之水湿气与地部冷降经水,共同构成了气血的物质基础。
3、运行规律
微量的水湿之气,在吸收部分热量后沿肾经上升,而大部分则通过散热冷却,最终沉降至地面。地面之水循着肾经向下流淌。
4、功效作用
升清降浊,攻坚消满,气血调和。石关穴,调和肠胃,消解积滞,功效显著。
5、特异性
石关穴,作为足少阴经与冲脉的交汇之处,承载着重要的经络交汇功能。
6、主治
腹部疼痛、频繁呕吐、嗳气、排便不畅、食物难以消化、脊柱僵硬、生育困难、食管痉挛、胃部痉挛、肠炎、盆腔炎症、经期疼痛、结膜发红、尿路感染。
7、穴位配伍
石关穴联合中脘、内关两穴,可有效缓解胃痛、呕吐及腹胀症状。
② 石关穴联合三阴交、阴交、肾俞三穴,可有效治疗先兆流产及不孕症。
③ 石关穴联合内关、足三里,具备舒展中焦、调理气机之效,擅长调和脾胃,针对胃痛、腹痛、恶心呕吐及膈肌抽搐等症状有显著疗效。
8、疗法
治疗原则:遇寒症,宜采用点刺出血法或先泻后补法,或施以艾灸;若为热症,则可选用水针疗法或直接进行补益。
② 针刺操作:选取石关穴位,实施直刺法,深度控制在0.5至1寸之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