主页 > 中医诊断 > 内容

中渎穴的位置及功效

发布时间:2025-07-08   来源:网络    
字号:

中渎穴的位置及功效

1、位置

中渎穴藏匿于大腿外侧,恰在腘横纹上方五寸之处,位于股外侧肌与肱二头肌的交汇带(即风市穴正下方两寸)。

2、穴位解剖

穴下依次分布皮肤、皮下组织、髂胫束、股外侧肌及股中间肌。股外侧皮神经负责皮肤的感觉。针灸从皮肤、皮下筋膜穿过阔筋膜张肌,沿二头肌外侧进入股外侧肌,直达股骨表面的骨膜。前侧肌肉受坐骨神经支配,后侧肌肉则由股神经控制。

3、穴名释义

在中医理论中,相对于外部而言,此穴位于体内深处。所谓“渎”,即指水流冲刷形成的小沟。此穴名寓意着胆经之气如雨滴般冷凝,在此汇聚成地下的细流沟壑。该穴汇聚的风市穴所传之水湿云气,至此穴化雨冷凝,变为地部经水,沿胆经向下流淌,形成类似小沟的形态,故得此名。

4、功效

祛风散寒、舒筋活络。

5、主治

下肢麻木不适,坐骨神经痛楚,膝关节炎症困扰,腓肠肌痉挛频发;腿部与膝盖疼痛难忍,痿痹不仁之感,半身不遂之苦,中风后遗症之痛。

6、穴位配伍

① 配伍外关、曲池、合谷、听宫、听会诸穴,以疗风热上扰所致耳鸣、耳聋及耳疮之症。

② 配以睛明、丝竹空、太阳、合谷、风池诸穴,专治风热所致目赤肿痛、目翳及暴风客热之症。

③ 配以风池、太阳、率谷、丘墟、侠溪等穴位,采用针刺泻法,旨在疏风清热、通络止痛,有效治疗少阳风火所致头痛、目眩等症状。

④ 涵盖听会、耳门、行间、太冲、丘墟等穴位,采用针刺泻法,以清宣少阳之效,专治肝胆三焦火旺、循经上炎所致的耳鸣、耳聋等症状。

⑤ 丰隆、内庭穴位,采用针刺泻法,以清热化痰,专治痰火上扰、耳窍壅阻所致的耳鸣、耳聋等症状。

⑥ 选取支沟、内庭、足窍阴穴位,采用针刺泻法,以清除少阳、阳明之郁热,有效治疗因少阳、阳明郁热上攻咽喉所致的咽肿、喉痹症状。

7、疗法

针刺操作:选取中渎穴位,实施直刺,深度介于1至1.5寸之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