主页 > 中医诊断 > 内容

太乙穴的位置及功效

发布时间:2025-07-08   来源:网络    
字号:

太乙穴的位置及功效

1、位置

位于人体上腹部区域,具体位置在脐部上方两寸处,与身体前正中线相距两寸。

2、穴位解剖

在腹直肌及其鞘部,分布着第八肋间的动、静脉分支,以及腹壁下动、静脉的分支,同时还有第八肋间神经的分支,内部区域对应的是横结肠。

3、穴名释义

极大之象。乙为卯木,亦为风之象征。此穴名寓意胃经气血汇聚,形成强劲之风。穴中物质源自关门穴的水湿云气,因质地较重,其流动自关门穴之上部至本穴之下部。至本穴后,受腹部外热作用,水湿之气膨胀扩散,形成横向强盛之风,故得名太乙。太与太乙意同,互通乙之理。

4、功效

调理肠胃,宁心安神。

5、主治

胃疼、腹胀、心烦、癫狂等。

6、穴位配伍

选取脾俞、胃俞、天枢、中脘、三阴交、章门等穴位,采用针刺补法,以健脾和胃,有效缓解脾胃虚弱所致的胃痛、泄泻等症状。

② 精选足三里、脾俞、胃俞穴位,采用针刺泻法,以健脾消食之法,有效缓解因饮食积滞引起的胃痛、消化不良等症状。

③ 针刺百会、心俞、神门、大陵、滑肉门、鸠尾等穴位,采用泻法,以清心火、化痰湿、宁心神,有效治疗痰热内扰所致的癫狂、痫证、吐舌等症状。

7、疗法

① 治疗准则:针对寒邪,宜采用温补与艾灸之法;若遇热邪,则宜泻针以泄其气。② 针刺技巧:针对太乙穴,施行直刺,深度控制在0.8至1.2寸之间。